

2021年5月,最高法印發《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五年發展規劃(2021-2025)》,推進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建設,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為全國法院的信息化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
2022年10月16日召開的‘全國二十大’明確指出,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應用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202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規范和加強人工智能司法應用的意見》,文中指出:需加快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與審判執行、訴訟服務、司法管理和服務社會治理等工作的深度融合,加強人工智能全流程輔助辦案、輔助事務性工作、輔助司法管理、服務多元解紛和社會治理、不斷拓寬人工智能司法應用場景和范圍。到2025年,基本建成較為完備的司法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體系,為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提供全方位智能輔助支持。

法官工作強度大
長期高負荷狀態
司法審力不足
資料種類多
格式不規范
文書打印效率低下
事務性、重復性工作多、繁雜且要求高
占用大量司法案號
違背績效考核標準

運用”非訴調解+以保促調“多層次糾紛化解模式,在訴前調解階段已助力法院化解50余億元的金融個貸不良資產糾紛,響應“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

走訴前保全調解的模式,法院立調解案號,不計入法院一審民商事訴訟案件量的考核統計,法院受理大批量金融機構案件無壓力。實現單家法院擴容月處理金融案件量達 500-5000 件,極大提高了法院的社會服務能力與公信力。

通過漢資科技的全套司法輔助系統,可實現從立案、受理、結案歸檔等全流程的案件信息自動化操作,批量快速智能處理,精細化運營管理,承接法院大部分重復性、事務性工作,提升案件處理效率,降低法院工作量,釋放更多審力資源。 平均從立案到完成調解,到法院出具調解文書,只需 1.5個月。

漢法通智慧立案平臺
案件要素精準匹配:原始案件信息篩選、案件要素精準提取
一鍵批量生成文書:預置文書模板、一鍵自動生成
漢法通智能電子卷宗歸目系統
歸檔資料處理:歸檔電子卷宗資料標準格式處理,一鍵批量生成
電子卷宗拆分合并:電子卷宗的批量命名,自動快速拆分合并批量文件
漢法通數據云分析服務平臺
數據治理:數據篩選、數據完善補全、數據標準化規范
云分析校驗:數據自動分析、精準核對校驗
漢法通區塊鏈存在云管理系統
證據鏈梳理:原始證據材料的內容梳理、規范格式、統一輸出
資料加密儲存:區塊鏈加密存儲、加密傳輸
漢法通智慧審判平臺
自動開庭排期:根據案件要素和法院設置的規則對需要開庭的案件進行自動開庭排期
開庭時間提醒:根據案件的自動開庭排期時間,系統會在開庭前通知法官和當事人
漢法通智能文書系統
文書模板管理:文書模板創建、審核、再編輯、歷史記錄查看
資料批量處理:根據模板和名單批量生成文書文件